新闻中心
更多>>视频播放
更多>>客户见证
- 维信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黄总
- 我司是做PCB线路板湿制程水平机设备的厂家,从我司开厂以来,一直都是...详情
- 华通电脑有限公司 刘经理
- 杰凯磁力泵是根据众多用户要求,在磁力泵的基础上吸取国外新技术,并经公...详情
- 协和电镀有限公司 肖总
- 我们做化学镀过滤是一种新型的金属表面处理技术,该技术以其工艺简便、节...详情
- 兴森快捷科技有限公司 工程部...
- 我司环保水处理与楼顶废气处理泵80%都是用的杰凯的,一直以来运行稳定...详情
更多>>热销产品
- MGT磁力泵
- 1.变频器与电机组合成一体,节省电机柜空间 40%,...
- MGV罐装永磁泵
- 1.节能高效设计:采用超 IE5 能效马达和变频控制...
- MVK-R-2006槽内立式过滤...
- 1、采用优质PPH/PVDF优质原材料,提升耐腐蚀能...
- MVK-L-2006槽内立式过滤...
- 1、采用优质PPH/PVDF优质原材料,提升耐腐蚀能...
- MVK-L-1002槽内立式过滤...
- 1、采用优质PPH/PVDF优质原材料,提升耐腐蚀能...
中国通用机械水泵行业《2009~2015年科技发展调整规划纲要》
来源:东莞市杰凯工业设备有限公司更新时间:2014-03-06阅读:4502次
泵产品是一种输送流体介质的通用机械设备,广泛应用于电力、石油、化工、冶金、矿山、城建、核电和国防军工等国民经济各部门,已成为各种流体装置中不可替代的设备。泵产品的品种规格很多,分别具有不同的功能和属性,多数属于长时间连续运行。因此,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对泵产品的质量要求十分严格,要保证相当长的维修周期,否则就要影响整套装置的正常生产。
“十五”~“十一五”前期,我国重视自主创新,水泵制造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水泵制造先进技术应用进一步深入,科研条件和环境得到逐步完善,技术研发带动产业化进程加快,知识产权和标准化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水泵制造技术创新工作受到国家和全行业的高度重视。水泵制造设计能力有了显著提高,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制造技术软件开发取得了较大进展,有些泵产品制造技术及应用水平已跨入世界先进技术行列,百万千瓦核电泵产品、超超临界火电泵产品相继问世,并引领水泵制造水平向着更高层次迈进。但是我国水泵制造业发展还存在着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尖端型和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匮乏,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体系尚未形成等问题。
近几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缓解资源约束矛盾,走科学发展之路。以此为出发点,党中央提出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为适应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需求,必须以水泵制造技术的自主创新为战略主体,持续突破核心技术,掌握关键技术,由资本和劳动力驱动转向科技引领的发展模式,提升核心竞争力。
根据党中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中心,结合建设机械制造强国,水泵制造强国的目标,在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的基础上,面对当前形势,特编制水泵制造业《2009~2015年科技发展调整规划纲要》。
一、泵行业技术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目前,水泵行业企业经过多年的技术改造和消化吸收国外先进的引进技术,使之行业内企业各项技术创新,产品结构调整,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都相应有了新的层次提高与增强。其行业的技术现状是:
(一)发电设备。泵行业已经形成了较完整的开发配套制造体系,在国家每年新建5000万千瓦综合生产能力上,80%的机组为国产化机组。30万、60万千瓦亚临界火电机组泵产品已全部实现国产化。60万千瓦超临界、百万千瓦超超临界火电机组部分泵产品已经实现国产化。泵行业企业通过与国外合作制造,以引进技术和自主开发相结合的方式全面地掌握了新型发电设备配套产品科学技术。目前为超临界、超超临界火电机组配套的锅炉给水泵已经批量试生产和投入运行。在60万千瓦核电机组实现泵产品配套国产化的基础上,百万千瓦机组泵产品也部分实现了国产化。岭澳二期百万千瓦核电站第一台机组、红沿河核电站机组用喷淋泵、上充泵等核二级泵产品国产化配套。
(二)冶金设备。目前水泵制造业已能够为年产800万吨级钢铁联合企业常规流程设备,重钢三期工程设备,中厚板和薄板轧机等成套设备,4000立方米高炉,干熄焦成套装置,高炉尾气回收装置等设备提供全套的泵类产品。
(三)石油化工设备。水泵制造业企业可为7000米电驱动石油钻机,年产千万吨级的大型煤油厂设备装置,4万立方米等级大型空分设备,30万吨合成氨和52万吨级尿素成套装置,60~70万吨级乙烯改造工程所需的配套产品。
(四)能够为国家建造的30万吨级超大型油轮,大型海上石油储油轮,8000箱级集装箱船和大型液化天然气运输船等船舶工业提供相应的配套产品。
(五)环保设备。水泵行业企业经过自主研发,锐意创新,目前已能为城市污水处理成套设备,再生水(中水)回用成套设备,燃煤烟气脱硫脱硝设备,城市垃圾处理成套设备,危险废物(含医疗废物)处理设备等提供相应的水泵配套产品。
水泵行业企业虽然在国民经济建设一些重要领域实现了较大的技术跨越,但是就行业目前现状,还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
首先,研发投入长期不足,技术积累亟待加强。研发资金投入不足已成为制约水泵制造业自主研发的一个主要因素。与国外知名公司相比,全行业企业的研发资金投入显得微乎其微,严重地制约了新技术、新产品的研究开发。据不完全统计,我们水泵行业全年全部研发费用,还不如国外大企业一家的科研经费多。
其次,自主设计能力薄弱,重大关键设备技术仍受制于人。我们水泵行业大多数产品已基本实现了自主生产制造,但一些重大技术装备由于缺乏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仍掌握在外方手中。国内水泵制造企业所承担的大多是产品的低端加工环节,自主化的广度和深度仍有待提高。比如,现已经开始在国内制造的核电站泵产品和百万千瓦火电站超临界、超超临界泵产品,其设计和关键的核心技术仍受制与人。
第三,基础技术发展滞后,基础配套元器件更是薄弱环节。长期以来,由于缺乏对基础技术研究的应有重视,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基础机械、基础元器件发展滞后,成为重大技术装备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机械密封、仪器仪表和最小流量装置等基础机械产品,中低档产品居多,性能质量不高。
第四,重要技术装备仍依靠进口,轻视引进技术消化创新,盲目重复引进的现象严重。通过引进国外先进制造技术缩短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至今仍是我们水泵制造业技术开发升级的主要渠道。上世纪九十年代,我们水泵制造业虽然能够提供经济建设所需的一些重大装备和产品,但技术仍主要依靠国外引进,行业自身的自主开发和创新能力很弱。由于长期重引进,轻消化吸收再创新,片面追求技术的先进性能和规模化,往往造成同一类型、同等规模的项目多次重复引进,其数量之多,国别之广,耗资之巨,是其它国家望之项背。
第五,总体设计,成套能力薄弱,缺乏具有系统设计,成套能力和系统服务功能的总承包企业。一方面我国水泵制造业在重大成套项目上,总体设计,系统集成技术能力薄弱,难以为用户提供全面解决方案和“交钥匙工程”;另一方面,水泵制造业的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研究单位、设计单位、制造企业和应用部门密切配合来协作化大生产。而我们水泵行业的现状却是:具有总承包能力的企业尚未形成,科研院所、设计机构、制造企业各自独立。有些成套设备制造体系,在激烈的国际、国内的市场竞争中逐步被跨国公司碾碎、挤垮,变为跨国公司的零部件供应商。
第六,应用部门缺乏购买国产水泵的主动性,势必桎梏了水泵制造企业大力发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专利产品的积极性。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我国水泵制造企业的技术水平同国外相比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一些技术和产品可以与国外同类产品并驾齐驱,加上较强的价格优势,国产水泵产品理应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但是,由于一些使用部门盲目追求国外最先进的技术装备,根本不考虑性价比,导致国产泵产品在国内采购招标中被国外产品击败的例子屡见不鲜,特别是自主创新,自己研发的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的泵产品进入市场更费周折。不少国产高端泵产品即使已具备相当的技术等级,但使用部门仍以各种借口拒绝使用,使国产的水泵产品终难逾越人为设置的鸿沟。
二、泵行业产品市场面临的形势和技术发展趋势
胡锦涛同志曾指出:“必须下更大决心,采取更有效措施,加快改变我国许多重要领域的核心技术和关键产品大量依靠进口,企业核心竞争力和产品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的状况”。温家宝同志同时也强调:“抓紧制定若干重大领域关键技术创新的目标和措施。务求尽快取得突破。完善创新的体制和政策体系。坚持引进技术和消化吸收创新相结合,增强自主开发能力。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积极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加快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以重大工程为依托,推动装备制造业振兴”。上述所芸,一举概括了我国装备制造业所面临的形势。就我们水泵制造业而言,其所处的形势是:
1、在过去的时间里我国泵制造行业的技术发展越来越与世界水泵制造业技术发展趋势相一致,紧跟仿学。但总体技术水平相对滞后,设计手段落后,在时间上要相差十几年,一些前沿的设计手段还没有普及。
2、对于一般通用泵的更新换代,从性能范围,结构形式,使用用途,方便维修和外观质量以及系列化、标准化、通用性程度上有了进一步的完善。
3、国家采取积极的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市场维持着稳步的需求增长,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以及用户日益严格和不断变化的需求都成为推动泵制造企业技术水平提升的主要动力,但企业技术创新和技术研发经费的投入却远远低于营销收入,与国外先进制造企业相比差距更加突出。
4、水泵产品品种依然比国外先进泵制造企业少。尽管国内不少主导企业、骨干企业通过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和自行设计二次开发及自主创新开发出了一些新产品,但在一些特殊泵产品开发上没有突破性进展。其常规产品的可靠性,可维修性,使用寿命相对地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5、产品制造工艺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虽然近几年国内泵制造企业技改技措添置了一些必要的设备和装置,但总体水平与国外先进的泵制造企业还存在着一些差距,仍然缺少先进的检测和试验手段。
6、在高技术含量的产品领域里有一定安全级别的高温高压泵、高扬程泵、大流量泵、大功率泵、耐腐蚀泵、抗磨损泵、气液混输泵等产品仍依赖进口,而依存度不是在降低,却是在逐年提高。在量大面广低技术含量泵产品上,情况却相反,供大于求,行业企业间恶性竞争。
7、国内泵制造企业产品出口比值逐年递增,从另一个侧面也反映出国内泵制造企业通过技术创新,自主开发和自主创新,在某些产品品种上原创技术方面有了明显的提高和进步。
8、当前国内泵制造企业的发展正处在一个趋向两级的关键时期。也就是说:经济效益好而发展潜力巨大的一些泵制造企业经过对产品结构的调整,生产品种领域拓宽以及国内外市场的进一步拓展,其生存发展的空间也相应扩大。而一些地区有的经济效益不好的泵制造企业由于人员流失,资金短缺,原始创新弱化,产品结构单一,市场占有率逐步降低,使其生存空间越来越小,进退维谷。
9、在材料、工艺等基础性研究方面,整个泵行业近年取得了一定进展,为高、精、尖泵类产品的研发和加快国产化进程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10、国家重点工程项目所需的高技术含量配套用泵的研制取得一定进展,配套能力有所提高。如为核电实验堆而开发的核主泵、主循环泵、上充泵、水冷泵、喷淋泵、消防泵等,这些可为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的泵类产品国产化提供了至关重要的理论依据和生产加工的可操作性。为60万千瓦超临界、超超临界火电机组配套的锅炉给水泵、循环水泵、凝结水泵及泵用机械密封的研制成功,为百万千瓦超临界、超超临界火电机组用泵的技术开发、加工制造夯实了牢固的基础。
国外泵行业科技发展趋势是:就全球水泵制造企业集团公司的发展趋势而言,其企业数量的变化会越来越少,而其生产规模会越来越大。未来几年间,全球将会出现两种类型集团公司并存的格局。
第一种类型的集团公司为全球性跨国公司,此类型集团公司规模大,泵类产品齐全,技术服务完善,其经营市场的核心针对工业领域,如电力、石油、化工、天然气、水利、军工、造船等不同的工业领域。
第二种类型是生产制造有特色的泵产品,需求量有限,经营市场覆盖率低,并且为区域性市场供应的小型泵业公司。
国外这两种类型的公司,其发展特点也不尽相同,第一种类型的集团公司在于其配套能力强,可配套压力容器、气轮机、电机阀、搅拌器、反应釜、挖掘机、推进装置等,还可根据市场需求自行设计和制造,这对于开发市场非常有利。
三、市场中长期预测
中国水泵制造业市场要从两个市场予以分析及预测。
(一)国内市场预测
1、电力用泵市场。
国家电力行业自“十一五”伊始,电力行业就带有较强的增长势头。“十一五”头三年,电力工业的年增长率就达到80%左右。随着国家在扩大内需,加强基础工业建设等宏观政策的推动下及国家对电力工业的调整和西电东输决策的进一步落实,将使我国电力工业投资进入一个新的增长时期。电力工业发展的基本方针是“提高能源效率,保护生态环境,有序发展水电,优化发展煤电,积极推进核电建设,适度发展天然气发电,鼓励新能源发电,带动装备工业的技术进步”。从这一方针,我们不难看出,在未来的几年中电力工业市场会给我们水泵行业发展带来新的契机。《详见15年发电装机容量和电源结构调整规划》。
未来15年发电装机容量和电源结构调整规划 单位:万千瓦
项 目 2006年 2010年 2020年
装机容量 比重 装机容量 比重 装机容量 比重
火电 48405 77.82% 62420 72% 71220 60.05%
水电 12857 20.67% 19000 22% 30000 25.30%
风电 187 0.30% 500 0.57% 3000 2.53%
核电 685 1.10% 1000 1.15% 7000 5%
气电 — — 3600 4.13% 7200 6.07%
太阳能发电 — — 30 0.03% 180 0.15%
生物质能 66 0.11% 550 0.63% 3000 2.53%
总装机容量 62200 100.00% 87100 100% 118600 100%
根据电力“十一五”规划目标和已完成的投资情况,我国在“十一五”后三年间还将装机至少1.3亿千瓦。其中水电新增装机约4000万千瓦,火电新增装机约6000万千瓦,核电新增装机约400万千瓦,其它装机约3000万千瓦。在这期间,投资额过亿的500多个重点项目,总投资额3万亿元。其中火电项目207个,水电项目132个,核电项目8个,风电项目82个,生物质能发电21个。
从上述预测分析不难看出,在今后几年电力用泵的市场将会呈现一个稳定的增长势头。对电力用泵的要求是采用节能、高效和环保型的各种泵,重点发展的是核主泵、上充泵等核一、二、三级泵,超临界和超超临界火电机组用泵、回冷机组用泵、烟气脱硫装置用泵等泵类产品。
2、石化用泵市场。
中国石油化学工业正朝着大型化、规模化和国际化的方向发展。“十一五”期间,中国石油化学工业将保持一个可持续发展的速度。目前,中国原油产量为1.65亿吨,原油加工量为2.1亿吨,乙烯产量500万吨,化肥产量3500万吨。“十一五”末期,中国年需求原油要达到2.8亿吨,年需进口原油8000~10000万吨。新建的青岛、广西钦州和武汉1000万吨炼油厂;广州南沙正在筹备1500万吨炼油厂;福建、武汉、新疆、大连等近10个80~100万吨乙烯项目也分别处于筹备和开工状态;另外还有一批60~100万吨大型PTA项目正在或即将开式建设。从这些项目中给我们泵制造企业提供了很大的市场空间。据业内人士粗略统计,一个年产1000万吨的炼油厂,需要各种石化用泵1000多台;一个年产100万吨的乙烯厂需要各种石化用泵3000多台。预计“十一五”后几年,对各种石化用泵的需求量将达到30000多台。仅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和中国海油即将或已启动的一批新建扩建的炼油、乙烯、PTA和甲醇等项目,对石化装备的需求每年就达300亿元。全国大型石化项目的迅猛发展必然导致国内石化设备的大型化,其市场需求也将同比增长,这对于我们水泵制造业而言,机遇与挑战并存。
3、环保用泵市场。
未来几年,我国污水处理及环保方面确定的重点地区和立项的重点工程包括:南水北调工程,三河三湖污染防治项目,环渤海地区水资源改造和北京地区水资源的治理与保护。从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已兴建的泵站来看,东线二期兴建泵站13座,需各类大型水泵60多台,东线三期规划兴建泵站17座,需各类大型水泵115台。
未来几年,国家将投资1234亿元人民币用于三河三湖污染防治项目治理。在三河三湖流域建成1511个污水处理和治污项目。现已完成和在建的项目约800个,尚有700多个项目即将开工。其中淮河流域共有治污项目488个,含161个城市污水处理工程。海河流域共有治污项目496个,含168个城市污水处理工程。太湖流域共有治污项目231个,含147个城市污水处理工程。辽河流域共有治污项目221个,含65个城市污水处理工程。巢湖流域共有治污项目49个,含17个城市污水处理工程。滇池流域共有26个治污项目。总之,从“十一五”后三年到2015年,我国环保工程用泵市场,包括水利工程用泵,污水处理用泵和给排水用泵的市场需求都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周期,为我们制造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4、船舶、军工用泵市场。
根据目前国际形势预测和海上运输业及渔业发展的规划,为舰船、艇、驳轮、油轮、摆渡配套的泵及推进器市场也被看好,据船院研究系统专家分析与市场评估,我们泵行业的产品用在艇、舰上的设备关系是1:9的比例。
(二)国外市场需求预测
泵行业是一个稳定成熟的行业,国际泵行业市场统计数据较好地反映了这种情况。泵行业产品市场没有像其它行业那样有明显的高峰和产品走向低谷,泵产品市场发展总的增长率十分稳定。从历史资料统计分析,泵行业主要出口产品是中小型水泵,以及泵的配件。因此未来的十年间还以稳定的中小水泵以及泵的配件出口为主,同时要扩大我国泵产品在国际市场的覆盖面。
在未来几年,泵行业出口企业要保证在60家企业以上。年出口额在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要达到15家。即:浙江丰环集团有限公司、山东博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埃梯梯飞力(沈阳)泵业有限公司、沈阳水泵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省佛山水泵厂有限公司、石家庄强大泵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凯士比泵有限公司、长沙天鹅工业泵有限公司、山东同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杭州斯莱特泵业有限公司、浙江大幅泵业有限公司、山东双轮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古尔兹制泵有限公司、大耐泵业有限公司、长沙水泵厂有限公司。
四、与国外泵产品的主要差距
差距一 产需结构方面。
中国水泵行业目前所面临的买方市场只体现出某个单项领域,从全局而言市场需求并非过剩及趋于饱合。而高水平、高等级、高技术含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高质量的特殊产品还远远不能满足同内市场需求,只能从国外进口,产品的制造水平与用户要求差距较大,难以满足用户的需求。
差距二 产品结构、企业组织方面。
中国水泵行业是在计划经济下形成的,水泵行业企业生产品种都有明确的分工,服务对象相对比较固定,产品比较单一。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这种分工由于产品没有竞争力,制约了水泵行业向更深层次挺进,泵产品品种少,不能满足用户的需要。同时企业由于服务区域狭窄,企业的经济效益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桎梏。自从国家扩大贸易经营区域,使得泵产品的品种开始增多,但是我们的泵产品还没有形成具有民族特色的品牌产品,大多数泵产品尚不能与国外先进产品进行抗争。
差距三 产品性能、技术等级品种方面。
由于泵行业企业科研投入少,基础理论研究差,开发设计新产品时缺少基础理论指导,因此新产品设计基本上仍停留于类比、仿制等落后的设计手段上。虽然许多企业在设计中已采用计算机设计技术,但是在结构分析、材料选择、参数的确定,采用新工艺等方面全面采用计算机技术的企业更是凤毛麟角,因此产品的技术水平,性能指标与世界先进水平比较还有较大差距,而最主要的差距是性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不高。由于工艺装备比较落后,缺少高、精、尖设备,产品制造质量不稳定,产品的一次装配合格率低,另外产品的外观质量普遍很差。由于开发设计能力不强,产品变形能力差,产品品种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特别是缺少一些特殊要求的泵产品。如超超临界电站用泵、核电工业用泵等产品还需依赖进口。
差距四 管理水平、科技研究、新产品开发方面。
水泵行业中大多数生产企业管理水平仍然较低,企业的管理系统一直沉湎在旧的管理方式之上,距现代化和科学化管理企业还相距甚远。在行业管理上更是缺乏全局统筹,科学规划。以致于很多同规模企业重复建设,盲目上马,有些企业更是在同行业中采取假冒和生产伪劣的产品,开展不正当竞争。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经营秩序,给国内泵行业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在科学研究和新产品开发上的差距更大。国内的研究机构少,过去靠卖图纸挣钱,由于科研方面的投入不够,具体落实在科研方面的资金更是短缺,厂属的研究所在科学研究上下的功夫更少,日常科研仅仅是满足现状,维系正常生产。在新产品的开发上更有差距,国内各个科研部门,包括厂办水泵研究所,目前在新产品开发上缺乏原始创新,只停留在测绘仿制,消化吸收国外水泵产品的水平上。
差距五 出口创汇方面。
出口创汇产品主要是档次不高的中小型泵产品,虽然出口数量多,但创汇水平不高。与世界知名度较高和实力雄厚的国际性泵业集团相比,在外观设计和性能方面差距较大,产品竞争力不强。另外泵行业产品出口渠道梗阻,多头经营,相互压价,外商从中牟利,各出口公司组织货源困难,不能确保产品质量和按时交货,影响出口信誉,致使整个泵行业出口创汇能力较差。
上述五个差距形成的原因是:由于泵行业企业管理水平不高,产品质量等级没有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新产品、自主创新产品开发滞后,整体竞争力不强等诸多因素的积累造成企业机制不健全。近年来,泵行业企业虽然加大了改革力度,但经营机制没有得到彻底的转变。企业的经营管理理念、组织管理结构不能完全与市场经济接轨,企业没有建立起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的激励机制,不断创新的发展机制,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和成本控制机制。另外,国家有关部门对于低水平重复建设,假冒伪劣产品,淘汰产品,没有实施强有力的约束措施。致使国有骨干企业难以作为,小型企业又不能为国家重点建设项目提供高、大、精、尖产品,其结果是不少国内优质产品销售不出去,而国外的产品不断进入国内市场。
五、专业产品技术发展规划要点
1、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要求,大力振兴水泵制造业,要面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坚持对外开放,把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与自主创新相结合,坚持体制创新与机制完善相结合,坚持以企业自主创新为主体与政府统筹协调相结合,坚持全面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着力发展基础泵产品,成套泵产品,高、精、尖泵产品。建成拥有核心开发能力,重大装备成套能力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水泵制造业基地,全面提升水泵制造业科技水平,为实现国家机械工业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未来几年,中国水泵制造业科技创新的基本原则是:“自主创新,消化吸收,提升等级,率先跨越”。
自主创新:就是通过原始创新,在事关国民经济重点建设领域具备先进实用科技成果的持续供给能力,在装备制造业科技前沿和高新技术领域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降低对外技术的依存度。
消化吸收:就是通过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推进工科教企大联合和产学研用相结合,突破引进技术消化吸收滞梗、转化不力和转化不畅的瓶颈,大幅度提高引进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速度和水平。
提升等级:就是通过科技创新和发挥科技的先导作用,着力培育具有比较优势的企业和区域性发展较快的泵产品制造基地和主导产品技术等级,壮大现代通用机械发展的产业基础。
率先跨越;就是通过水泵制造业的体系建设和机制创新,大幅度提高创新能力和效率,加快创新型水泵制造业建设,使水泵制造业科技整体实力争取早日进入世界前列。
2、规划目标。
未来几年,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备,运转高效,支撑有力的国家水泵制造技术创新体系,促使中国水泵制造业科技实力早日进入世界前列。水泵制造业科研开发投入占水泵制造业GDP的比重提高到6%以上,水泵制造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8%,推动以现代装备制造业为核心的创新型水泵制造业建设。
经过几年的努力,在中国水泵制造科技创新方面实现以下目标:
——清洁高效发电技术装备
清洁高效发电技术装备是指百万千瓦核电机组,超超临界机组,整体煤气化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大型水电机组及抽水蓄能电站机组,大型空冷电站机组,风电机组等。按照国家核电发展规划,我国到2020年要建成7000万千瓦。在建和即将开工的项目共有22个核电工程。预计投资5500亿元(人民币)。《引自全国拟在建项目汇编(电力卷)》。在建的2000万千瓦核电机组,每年要上2~3套百万千瓦核电机组,通过秦山和岭澳核电机组研装,我国装备制造业已基本掌握了压水堆核电站设备的制造技术,将国家已批准的广东阳江、浙江三门各2套百万千瓦核电机组作为依托工程与国外合作制造,以引进技术和自主开发相结合的方式,全面掌握第三代百万千瓦压水堆核电系统设计和关键设备制造技术。同时以我国为主扩建的秦山二期2套65万千瓦,广东岭澳二期2套百万千瓦机组,新建红沿河4套百万千瓦机组等项目来预估,就需要制造出核电主泵、上充泵、停堆冷却泵、高压安全注水泵、硼酸泵、锅炉给水泵、计量泵等5000~10000台。同时国家还要新建超超临界火电机组、大型水电、燃气电站和大型抽水蓄能电站。这就需要超超临界锅炉给水泵、前置泵、循环泵、冷凝泵、冷凝器用水环真空泵、离心式除灰泵、往复式降灰泵、偶合器、计量泵等主要泵产品6000~8000台。
——百万吨级大型已烯成套设备和PX、PTA聚脂成套设备。
国家“十一五”期间,拟以天津、镇海、抚顺三套百万吨PTA工程为依托工程,通过适当引进关键技术和自主开发,自行成套百万吨级大型已烯、大型PTA装置。这就需要我们水泵制造企业所配套研发各类化工流程泵、耐腐蚀泵、油酸泵、耐磨泵、甲胺泵、高温高压磁力泵和特殊材质非金属化工泵等产品14~15万台左右。
——大型煤化工成套设备。
在国家石油资源短缺和国际油价不断上涨的情况下,以煤液化生产汽油、柴油以及烯烃将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国产化是降低工程投资的重要措施。国家已批准并正在建设的内蒙神华500万吨/年煤制油项目,目前大型加氢反应器已经国产化,流程中一些高压泵阀机组等要继续研制。这就要求中国泵制造业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加快研究开发加氢泵、往复泵、螺杆泵、旋涡泵、稠油泵和输油管线泵等急需的泵类产品。
——大型薄板冷热连轧成套设备及涂层加工成套设备。
为实现成套设备国产化,满足国家汽车工业和家电行业发展需求,大力发展代表轧钢设备最高水平的薄板冷热连轧成套设备,是我国冶金行业和用户的联合攻关项目。国家拟通过装备制造企业与冶金用户联合攻关,自主开发,提高成套设备制造水平。水泵制造企业就要研发出高质量的除磷泵、注水泵、循环泵、杂质泵等产品,以提高我们泵行业的配套能力和配套等级。
——千万吨级煤矿井下综合采掘、提升和洗选设备、大型露天矿设备。
按照国家煤炭行业“十一五”和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要建设和改造120座矿井,需要综合采掘设备200余套。拟通过技术攻关制造大型综采、提升、洗选设备以及薄煤层采掘设备。这就需要我们泵制造企业研发出耐磨损、无堵塞、高质量、寿命长的固液混合物输送泵、矿井排水泵、污水离心泵、单级、双级离心泵、多级离心泵、潜水泵及备品备件等2万台套。
——大型海洋石油工程装备、30万吨矿石和原油运输船、8000~10000标箱集装箱等大型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船舶及配套设备。
国家拟采取引进技术或联合建造等方式,发展大型滚装船、车客渡船、高速大型集装箱船以及豪华游船等高科技、高附加值船舶。进一步增强船用动力装置,甲板机械等已具备一定基础和优势的产品研制能力,以自主开发和引进技术相结合,提高大型船用铸锻件、锅炉、发电机组、装卸等产品的制造水平。根据近海浅滩、海洋石油及海底矿产资源开发的需要,发展海洋勘探,开采及加工成套设备,进一步提高海上石油钻井,采油平台的制造能力。这些重点项目需要泵制造企业配套的推进器,螺杆泵、屏蔽泵、潜油泵、采油平台、注水泵等大批量配套产品,潜在的市场前景非常广阔,有待后蓄勃发。
——大型环保设备及资源综合利用设备。
环保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大气治理,城市及工业污水处理,固体废弃物处理成套设备有着广阔的市场潜力,国家要加大环保设备的研发制造水平。国家将投入巨额环保资金新建2800万吨城市污水处理能力,同时每年将新建城市污水处理厂100~130座,各类工业废水处理设施1000~1200座,需改扩建自来水工程20个。环保及城市自来水供应领域需要大型立式斜流泵、潜污泵、排污泵、大型轴流泵和S型泵等环保及水处理工程用泵约30000台左右。
六、保障措施
(一)完善体系
——建设新型水泵制造科技创新体系。以深化水泵行业科研体制改革为切入点,着重水泵行业科技工作的基本规律和自身特点,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效率为核心,通过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投入和科技创新项目的带动,以任务带团队,以团队促网络,以网络建体系,优化配置水泵制造科研机构和机关高校的科技资源,建设国家基地。根据水泵制造业综合规划和区域布局规划,建设一批区域性主导技术和产品开发实验室、实验基地和产品研制中心。依托创新能力较强的科教机构,建立科技成果扩散站点。鼓励与支持企业建立水泵制造技术研发中心。最终形成符合水泵制造业科技发展规律,适应水泵制造业发展需要的科技创新体系,予以提高创新能力和效率。
——完善水泵制造业技术推广体系。适应加快新阶段机械工业和国民经济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型工业建设的形势,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的精神,按照强化公益性职能,放活经营性服务的总体要求,改革基层水泵制造技术推广组织。明确基层水泵技术推广组织承担的公益性职能,合理设置基层水泵制造技术推广组织、理顺管理体系,逐步建立起以国家水泵制造技术推广组织为主导,科工教积极参与,分工协作、服务到位、充满活力的多元化水泵制造技术推广体系。
——健全水泵制造科技培训体系。建设和完善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及中等职业学校的培训服务职能和基础教育培训的衔接,充分发挥各级专业院校和社会各方力量,开展水泵制造科技教育培训,建立起由政府组织,泵行业主管部门主导,工科教结合、社会广泛参与的水泵制造员工教育培训网络系统。实施员工培训工程,通过项目管理,加强培训设施建设,完善培训条件,推进员工技能鉴定,不断探索和完善水泵行业员工培训的运行管理制度。
——完善水泵制造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加强以核电开发,火电超超临界机组和中石化等新产品保护为主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建设,进上步完善新产品创新的市场环境,积极推进新产品开发企业和科研单位建立健全自主开发的新产品管理规章制度。制定并实施自主创新战略,把创造和保护自主知识产权作为推动自主创新的重要措施,贯穿于水泵制造、科技、创新活动的全过程。加强水泵制造自主创新新产品保护技术支撑体系建设,进一步扩大保护范围,提高保护水平,为新产品审查测试和侵权案查处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大力开展水泵行业新产品开发保护组织建设,努力提高新产品审查测试水平,为企业发展提供一个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二)创新机制。
——完善科技经费投入与绩效考评机制。积极争取国家财政和地方财政对水泵制造业的支持力度,逐步优化科技经费投入结构,坚持“积极支持,合理争取”的经费支持原则,积极探索适合水泵行业科研特点的经费支持方式。规范和创新经费的管理,在科研基地布局、人才队伍建设、科研条件建设等方面,建立协调高效的管理平台,优化资源配置,使科技投入效益最大化。逐步建立项目的绩效考评制度,对项目实施过程进行跟踪,开展目标考核,提高科技创新效率。
——改革立项机制。建立和完善水泵行业科技决策咨询制度。对水泵行业重大的科技问题进行统筹协调,对重大科技项目进行科学论证。在应用性领域建立科研选题和立项的公开、公示、公议制度,广泛听取并充分尊重产业工人、科技人员、企业和专家的意见,做到顶层设计与生产需求紧密结合,实现“选题从生产中来,成果到实践中去”。优先支持企业间、学科间和研发机构与用户间联合、互动项目。
——完善分工协作和联合攻关机制。围绕国家对水泵产品的重大需求,全面推行以任务分工为基础,以权益合理分配和资源信息共享为核心,以项目为纽带协作的攻关机制。实行项目科技带头人负责制,根据任务需要,跨区域、跨学科、跨专业自主组建创新团队,科、教、企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突破性大成果的产生和创新效率的提高。
——建立团队与人才队伍培养机制。建立激励自主创新的人才评价制度,促进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和引进,通过组织实施国家重大专项和行业科技计划项目,建立从上到下的贯通式水泵行业科学技术协作网络。建立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对科学研究,科研管理,技术推广服务人员实行分类指导,促进形成一支具有超前的创新人才队伍,一支适应全球化竞争的水泵行业科技管理人才队伍。
——建立成果分类评价与快速转化机制。建立和完善科技成果第三方独立评估制度,基础研究成果以同行认可和学术影响为依据;应用性研究成果的评价阶段后移,以技术转移、生产和市场应用效果为主。实行科技成果定期发布制度,建立科技成果信息共享平台,实时收集、定时公布。对具有重大应用前景的科技成果进行现场推介,集中展示,促进技术转移,形成新的生产力。
——探索建立工科教、产学研紧密衔接的新机制。根据发展需要和市场需求,探索以区域为单元,以产业链为主线,以科研项目为依托,围绕共性技术难题整合相关科技资源,创建上中下无缝对接的科技创新链条和区域化水泵行业科技平台,实现区域科技资源一体化布局,探索工科教、产学研协作的有效宏观模式和微观模式。
(三)加强各类科技计划实施
——积极组织和参与国家重大科技发展计划的实施。组织实施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和《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力争在水泵制造业取得一批具有知识产权的重大成果和填补我国空白的战略产品。积极争取扩大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和科技基础平台计划等计划项目在水泵制造领域的比重。在全国范围内积极推荐有明显优势的水泵行业科研单位和教学单位承担国家重大科技计划任务,以更好地为行业服务。
——组织实施水泵行业各项科技计划。继续实施水泵行业“十一五”科技规划,提高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继续实施水泵行业科技创新发展规划,按照工科教、产学研结合的方式,加强区域性水泵制造科研协作攻关,加快技术成果和产品的集成创新。继续实施水泵制造技术前沿领域的研究和推广,不断提高研究水平,扩大使用和推广的成效。实施行业科技创新计划,开展核电、超超临界、石化领域所需的高科技产品的研究,满足国民经济各领域发展的重大科技需求。
(四)完善激励政策,落实相关法规。
——完善相关优惠政策。落实国家在装备制造业科研金融信贷、成果转让、技术培训、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承包等方面的相关政策,鼓励工商资本、民间资本和外商资本投入水泵行业科技研究与开发,逐步形成多元化、多渠道、高效率的水泵制造科技投入格局。
——鼓励龙头企业开展技术创新。落实国家鼓励企业开展技术创新的各项政策,引导水泵制造企业加大技术研究投入,开展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使其逐步成为研究开发投入、技术创新活动和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形成一批生产科研集一身的新型水泵制造企业。鼓励水泵制造企业和大专院校及科研院所以多种形式合作开展科技创新活动。
——落实相关政策法规。深入贯彻《工业法》、《科技进步法》、《知识产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和相关财税、金融等政策,根据水泵制造业科技发展需要制定和完善相关的实施细则。引导企业对相关装备制造业科技项目实施配套。促进行业循序渐进的发展,营造出勇于创新、尊重创新和激励创新的良好氛围。
(五)加强领导。
水泵行业各企业要按照新时期装备制造业科技的指导方针,结合企业实际,制定水泵制造科技发展规划;明确工作任务和目标,采取有力措施,推进水泵行业科技进步。
水泵行业各企业要进一步加强对科技工作的领导,切实提高科技在水泵制造乃至企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的认识。加强科技工作的管理和协调工作,努力提高宏观决策水平,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十五”~“十一五”前期,我国重视自主创新,水泵制造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水泵制造先进技术应用进一步深入,科研条件和环境得到逐步完善,技术研发带动产业化进程加快,知识产权和标准化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水泵制造技术创新工作受到国家和全行业的高度重视。水泵制造设计能力有了显著提高,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制造技术软件开发取得了较大进展,有些泵产品制造技术及应用水平已跨入世界先进技术行列,百万千瓦核电泵产品、超超临界火电泵产品相继问世,并引领水泵制造水平向着更高层次迈进。但是我国水泵制造业发展还存在着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尖端型和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匮乏,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体系尚未形成等问题。
近几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缓解资源约束矛盾,走科学发展之路。以此为出发点,党中央提出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为适应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需求,必须以水泵制造技术的自主创新为战略主体,持续突破核心技术,掌握关键技术,由资本和劳动力驱动转向科技引领的发展模式,提升核心竞争力。
根据党中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中心,结合建设机械制造强国,水泵制造强国的目标,在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的基础上,面对当前形势,特编制水泵制造业《2009~2015年科技发展调整规划纲要》。
一、泵行业技术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目前,水泵行业企业经过多年的技术改造和消化吸收国外先进的引进技术,使之行业内企业各项技术创新,产品结构调整,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都相应有了新的层次提高与增强。其行业的技术现状是:
(一)发电设备。泵行业已经形成了较完整的开发配套制造体系,在国家每年新建5000万千瓦综合生产能力上,80%的机组为国产化机组。30万、60万千瓦亚临界火电机组泵产品已全部实现国产化。60万千瓦超临界、百万千瓦超超临界火电机组部分泵产品已经实现国产化。泵行业企业通过与国外合作制造,以引进技术和自主开发相结合的方式全面地掌握了新型发电设备配套产品科学技术。目前为超临界、超超临界火电机组配套的锅炉给水泵已经批量试生产和投入运行。在60万千瓦核电机组实现泵产品配套国产化的基础上,百万千瓦机组泵产品也部分实现了国产化。岭澳二期百万千瓦核电站第一台机组、红沿河核电站机组用喷淋泵、上充泵等核二级泵产品国产化配套。
(二)冶金设备。目前水泵制造业已能够为年产800万吨级钢铁联合企业常规流程设备,重钢三期工程设备,中厚板和薄板轧机等成套设备,4000立方米高炉,干熄焦成套装置,高炉尾气回收装置等设备提供全套的泵类产品。
(三)石油化工设备。水泵制造业企业可为7000米电驱动石油钻机,年产千万吨级的大型煤油厂设备装置,4万立方米等级大型空分设备,30万吨合成氨和52万吨级尿素成套装置,60~70万吨级乙烯改造工程所需的配套产品。
(四)能够为国家建造的30万吨级超大型油轮,大型海上石油储油轮,8000箱级集装箱船和大型液化天然气运输船等船舶工业提供相应的配套产品。
(五)环保设备。水泵行业企业经过自主研发,锐意创新,目前已能为城市污水处理成套设备,再生水(中水)回用成套设备,燃煤烟气脱硫脱硝设备,城市垃圾处理成套设备,危险废物(含医疗废物)处理设备等提供相应的水泵配套产品。
水泵行业企业虽然在国民经济建设一些重要领域实现了较大的技术跨越,但是就行业目前现状,还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
首先,研发投入长期不足,技术积累亟待加强。研发资金投入不足已成为制约水泵制造业自主研发的一个主要因素。与国外知名公司相比,全行业企业的研发资金投入显得微乎其微,严重地制约了新技术、新产品的研究开发。据不完全统计,我们水泵行业全年全部研发费用,还不如国外大企业一家的科研经费多。
其次,自主设计能力薄弱,重大关键设备技术仍受制于人。我们水泵行业大多数产品已基本实现了自主生产制造,但一些重大技术装备由于缺乏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仍掌握在外方手中。国内水泵制造企业所承担的大多是产品的低端加工环节,自主化的广度和深度仍有待提高。比如,现已经开始在国内制造的核电站泵产品和百万千瓦火电站超临界、超超临界泵产品,其设计和关键的核心技术仍受制与人。
第三,基础技术发展滞后,基础配套元器件更是薄弱环节。长期以来,由于缺乏对基础技术研究的应有重视,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基础机械、基础元器件发展滞后,成为重大技术装备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机械密封、仪器仪表和最小流量装置等基础机械产品,中低档产品居多,性能质量不高。
第四,重要技术装备仍依靠进口,轻视引进技术消化创新,盲目重复引进的现象严重。通过引进国外先进制造技术缩短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至今仍是我们水泵制造业技术开发升级的主要渠道。上世纪九十年代,我们水泵制造业虽然能够提供经济建设所需的一些重大装备和产品,但技术仍主要依靠国外引进,行业自身的自主开发和创新能力很弱。由于长期重引进,轻消化吸收再创新,片面追求技术的先进性能和规模化,往往造成同一类型、同等规模的项目多次重复引进,其数量之多,国别之广,耗资之巨,是其它国家望之项背。
第五,总体设计,成套能力薄弱,缺乏具有系统设计,成套能力和系统服务功能的总承包企业。一方面我国水泵制造业在重大成套项目上,总体设计,系统集成技术能力薄弱,难以为用户提供全面解决方案和“交钥匙工程”;另一方面,水泵制造业的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研究单位、设计单位、制造企业和应用部门密切配合来协作化大生产。而我们水泵行业的现状却是:具有总承包能力的企业尚未形成,科研院所、设计机构、制造企业各自独立。有些成套设备制造体系,在激烈的国际、国内的市场竞争中逐步被跨国公司碾碎、挤垮,变为跨国公司的零部件供应商。
第六,应用部门缺乏购买国产水泵的主动性,势必桎梏了水泵制造企业大力发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专利产品的积极性。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我国水泵制造企业的技术水平同国外相比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一些技术和产品可以与国外同类产品并驾齐驱,加上较强的价格优势,国产水泵产品理应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但是,由于一些使用部门盲目追求国外最先进的技术装备,根本不考虑性价比,导致国产泵产品在国内采购招标中被国外产品击败的例子屡见不鲜,特别是自主创新,自己研发的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的泵产品进入市场更费周折。不少国产高端泵产品即使已具备相当的技术等级,但使用部门仍以各种借口拒绝使用,使国产的水泵产品终难逾越人为设置的鸿沟。
二、泵行业产品市场面临的形势和技术发展趋势
胡锦涛同志曾指出:“必须下更大决心,采取更有效措施,加快改变我国许多重要领域的核心技术和关键产品大量依靠进口,企业核心竞争力和产品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的状况”。温家宝同志同时也强调:“抓紧制定若干重大领域关键技术创新的目标和措施。务求尽快取得突破。完善创新的体制和政策体系。坚持引进技术和消化吸收创新相结合,增强自主开发能力。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积极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加快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以重大工程为依托,推动装备制造业振兴”。上述所芸,一举概括了我国装备制造业所面临的形势。就我们水泵制造业而言,其所处的形势是:
1、在过去的时间里我国泵制造行业的技术发展越来越与世界水泵制造业技术发展趋势相一致,紧跟仿学。但总体技术水平相对滞后,设计手段落后,在时间上要相差十几年,一些前沿的设计手段还没有普及。
2、对于一般通用泵的更新换代,从性能范围,结构形式,使用用途,方便维修和外观质量以及系列化、标准化、通用性程度上有了进一步的完善。
3、国家采取积极的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市场维持着稳步的需求增长,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以及用户日益严格和不断变化的需求都成为推动泵制造企业技术水平提升的主要动力,但企业技术创新和技术研发经费的投入却远远低于营销收入,与国外先进制造企业相比差距更加突出。
4、水泵产品品种依然比国外先进泵制造企业少。尽管国内不少主导企业、骨干企业通过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和自行设计二次开发及自主创新开发出了一些新产品,但在一些特殊泵产品开发上没有突破性进展。其常规产品的可靠性,可维修性,使用寿命相对地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5、产品制造工艺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虽然近几年国内泵制造企业技改技措添置了一些必要的设备和装置,但总体水平与国外先进的泵制造企业还存在着一些差距,仍然缺少先进的检测和试验手段。
6、在高技术含量的产品领域里有一定安全级别的高温高压泵、高扬程泵、大流量泵、大功率泵、耐腐蚀泵、抗磨损泵、气液混输泵等产品仍依赖进口,而依存度不是在降低,却是在逐年提高。在量大面广低技术含量泵产品上,情况却相反,供大于求,行业企业间恶性竞争。
7、国内泵制造企业产品出口比值逐年递增,从另一个侧面也反映出国内泵制造企业通过技术创新,自主开发和自主创新,在某些产品品种上原创技术方面有了明显的提高和进步。
8、当前国内泵制造企业的发展正处在一个趋向两级的关键时期。也就是说:经济效益好而发展潜力巨大的一些泵制造企业经过对产品结构的调整,生产品种领域拓宽以及国内外市场的进一步拓展,其生存发展的空间也相应扩大。而一些地区有的经济效益不好的泵制造企业由于人员流失,资金短缺,原始创新弱化,产品结构单一,市场占有率逐步降低,使其生存空间越来越小,进退维谷。
9、在材料、工艺等基础性研究方面,整个泵行业近年取得了一定进展,为高、精、尖泵类产品的研发和加快国产化进程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10、国家重点工程项目所需的高技术含量配套用泵的研制取得一定进展,配套能力有所提高。如为核电实验堆而开发的核主泵、主循环泵、上充泵、水冷泵、喷淋泵、消防泵等,这些可为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的泵类产品国产化提供了至关重要的理论依据和生产加工的可操作性。为60万千瓦超临界、超超临界火电机组配套的锅炉给水泵、循环水泵、凝结水泵及泵用机械密封的研制成功,为百万千瓦超临界、超超临界火电机组用泵的技术开发、加工制造夯实了牢固的基础。
国外泵行业科技发展趋势是:就全球水泵制造企业集团公司的发展趋势而言,其企业数量的变化会越来越少,而其生产规模会越来越大。未来几年间,全球将会出现两种类型集团公司并存的格局。
第一种类型的集团公司为全球性跨国公司,此类型集团公司规模大,泵类产品齐全,技术服务完善,其经营市场的核心针对工业领域,如电力、石油、化工、天然气、水利、军工、造船等不同的工业领域。
第二种类型是生产制造有特色的泵产品,需求量有限,经营市场覆盖率低,并且为区域性市场供应的小型泵业公司。
国外这两种类型的公司,其发展特点也不尽相同,第一种类型的集团公司在于其配套能力强,可配套压力容器、气轮机、电机阀、搅拌器、反应釜、挖掘机、推进装置等,还可根据市场需求自行设计和制造,这对于开发市场非常有利。
三、市场中长期预测
中国水泵制造业市场要从两个市场予以分析及预测。
(一)国内市场预测
1、电力用泵市场。
国家电力行业自“十一五”伊始,电力行业就带有较强的增长势头。“十一五”头三年,电力工业的年增长率就达到80%左右。随着国家在扩大内需,加强基础工业建设等宏观政策的推动下及国家对电力工业的调整和西电东输决策的进一步落实,将使我国电力工业投资进入一个新的增长时期。电力工业发展的基本方针是“提高能源效率,保护生态环境,有序发展水电,优化发展煤电,积极推进核电建设,适度发展天然气发电,鼓励新能源发电,带动装备工业的技术进步”。从这一方针,我们不难看出,在未来的几年中电力工业市场会给我们水泵行业发展带来新的契机。《详见15年发电装机容量和电源结构调整规划》。
未来15年发电装机容量和电源结构调整规划 单位:万千瓦
项 目 2006年 2010年 2020年
装机容量 比重 装机容量 比重 装机容量 比重
火电 48405 77.82% 62420 72% 71220 60.05%
水电 12857 20.67% 19000 22% 30000 25.30%
风电 187 0.30% 500 0.57% 3000 2.53%
核电 685 1.10% 1000 1.15% 7000 5%
气电 — — 3600 4.13% 7200 6.07%
太阳能发电 — — 30 0.03% 180 0.15%
生物质能 66 0.11% 550 0.63% 3000 2.53%
总装机容量 62200 100.00% 87100 100% 118600 100%
根据电力“十一五”规划目标和已完成的投资情况,我国在“十一五”后三年间还将装机至少1.3亿千瓦。其中水电新增装机约4000万千瓦,火电新增装机约6000万千瓦,核电新增装机约400万千瓦,其它装机约3000万千瓦。在这期间,投资额过亿的500多个重点项目,总投资额3万亿元。其中火电项目207个,水电项目132个,核电项目8个,风电项目82个,生物质能发电21个。
从上述预测分析不难看出,在今后几年电力用泵的市场将会呈现一个稳定的增长势头。对电力用泵的要求是采用节能、高效和环保型的各种泵,重点发展的是核主泵、上充泵等核一、二、三级泵,超临界和超超临界火电机组用泵、回冷机组用泵、烟气脱硫装置用泵等泵类产品。
2、石化用泵市场。
中国石油化学工业正朝着大型化、规模化和国际化的方向发展。“十一五”期间,中国石油化学工业将保持一个可持续发展的速度。目前,中国原油产量为1.65亿吨,原油加工量为2.1亿吨,乙烯产量500万吨,化肥产量3500万吨。“十一五”末期,中国年需求原油要达到2.8亿吨,年需进口原油8000~10000万吨。新建的青岛、广西钦州和武汉1000万吨炼油厂;广州南沙正在筹备1500万吨炼油厂;福建、武汉、新疆、大连等近10个80~100万吨乙烯项目也分别处于筹备和开工状态;另外还有一批60~100万吨大型PTA项目正在或即将开式建设。从这些项目中给我们泵制造企业提供了很大的市场空间。据业内人士粗略统计,一个年产1000万吨的炼油厂,需要各种石化用泵1000多台;一个年产100万吨的乙烯厂需要各种石化用泵3000多台。预计“十一五”后几年,对各种石化用泵的需求量将达到30000多台。仅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和中国海油即将或已启动的一批新建扩建的炼油、乙烯、PTA和甲醇等项目,对石化装备的需求每年就达300亿元。全国大型石化项目的迅猛发展必然导致国内石化设备的大型化,其市场需求也将同比增长,这对于我们水泵制造业而言,机遇与挑战并存。
3、环保用泵市场。
未来几年,我国污水处理及环保方面确定的重点地区和立项的重点工程包括:南水北调工程,三河三湖污染防治项目,环渤海地区水资源改造和北京地区水资源的治理与保护。从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已兴建的泵站来看,东线二期兴建泵站13座,需各类大型水泵60多台,东线三期规划兴建泵站17座,需各类大型水泵115台。
未来几年,国家将投资1234亿元人民币用于三河三湖污染防治项目治理。在三河三湖流域建成1511个污水处理和治污项目。现已完成和在建的项目约800个,尚有700多个项目即将开工。其中淮河流域共有治污项目488个,含161个城市污水处理工程。海河流域共有治污项目496个,含168个城市污水处理工程。太湖流域共有治污项目231个,含147个城市污水处理工程。辽河流域共有治污项目221个,含65个城市污水处理工程。巢湖流域共有治污项目49个,含17个城市污水处理工程。滇池流域共有26个治污项目。总之,从“十一五”后三年到2015年,我国环保工程用泵市场,包括水利工程用泵,污水处理用泵和给排水用泵的市场需求都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周期,为我们制造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4、船舶、军工用泵市场。
根据目前国际形势预测和海上运输业及渔业发展的规划,为舰船、艇、驳轮、油轮、摆渡配套的泵及推进器市场也被看好,据船院研究系统专家分析与市场评估,我们泵行业的产品用在艇、舰上的设备关系是1:9的比例。
(二)国外市场需求预测
泵行业是一个稳定成熟的行业,国际泵行业市场统计数据较好地反映了这种情况。泵行业产品市场没有像其它行业那样有明显的高峰和产品走向低谷,泵产品市场发展总的增长率十分稳定。从历史资料统计分析,泵行业主要出口产品是中小型水泵,以及泵的配件。因此未来的十年间还以稳定的中小水泵以及泵的配件出口为主,同时要扩大我国泵产品在国际市场的覆盖面。
在未来几年,泵行业出口企业要保证在60家企业以上。年出口额在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要达到15家。即:浙江丰环集团有限公司、山东博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埃梯梯飞力(沈阳)泵业有限公司、沈阳水泵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省佛山水泵厂有限公司、石家庄强大泵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凯士比泵有限公司、长沙天鹅工业泵有限公司、山东同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杭州斯莱特泵业有限公司、浙江大幅泵业有限公司、山东双轮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古尔兹制泵有限公司、大耐泵业有限公司、长沙水泵厂有限公司。
四、与国外泵产品的主要差距
差距一 产需结构方面。
中国水泵行业目前所面临的买方市场只体现出某个单项领域,从全局而言市场需求并非过剩及趋于饱合。而高水平、高等级、高技术含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高质量的特殊产品还远远不能满足同内市场需求,只能从国外进口,产品的制造水平与用户要求差距较大,难以满足用户的需求。
差距二 产品结构、企业组织方面。
中国水泵行业是在计划经济下形成的,水泵行业企业生产品种都有明确的分工,服务对象相对比较固定,产品比较单一。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这种分工由于产品没有竞争力,制约了水泵行业向更深层次挺进,泵产品品种少,不能满足用户的需要。同时企业由于服务区域狭窄,企业的经济效益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桎梏。自从国家扩大贸易经营区域,使得泵产品的品种开始增多,但是我们的泵产品还没有形成具有民族特色的品牌产品,大多数泵产品尚不能与国外先进产品进行抗争。
差距三 产品性能、技术等级品种方面。
由于泵行业企业科研投入少,基础理论研究差,开发设计新产品时缺少基础理论指导,因此新产品设计基本上仍停留于类比、仿制等落后的设计手段上。虽然许多企业在设计中已采用计算机设计技术,但是在结构分析、材料选择、参数的确定,采用新工艺等方面全面采用计算机技术的企业更是凤毛麟角,因此产品的技术水平,性能指标与世界先进水平比较还有较大差距,而最主要的差距是性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不高。由于工艺装备比较落后,缺少高、精、尖设备,产品制造质量不稳定,产品的一次装配合格率低,另外产品的外观质量普遍很差。由于开发设计能力不强,产品变形能力差,产品品种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特别是缺少一些特殊要求的泵产品。如超超临界电站用泵、核电工业用泵等产品还需依赖进口。
差距四 管理水平、科技研究、新产品开发方面。
水泵行业中大多数生产企业管理水平仍然较低,企业的管理系统一直沉湎在旧的管理方式之上,距现代化和科学化管理企业还相距甚远。在行业管理上更是缺乏全局统筹,科学规划。以致于很多同规模企业重复建设,盲目上马,有些企业更是在同行业中采取假冒和生产伪劣的产品,开展不正当竞争。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经营秩序,给国内泵行业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在科学研究和新产品开发上的差距更大。国内的研究机构少,过去靠卖图纸挣钱,由于科研方面的投入不够,具体落实在科研方面的资金更是短缺,厂属的研究所在科学研究上下的功夫更少,日常科研仅仅是满足现状,维系正常生产。在新产品的开发上更有差距,国内各个科研部门,包括厂办水泵研究所,目前在新产品开发上缺乏原始创新,只停留在测绘仿制,消化吸收国外水泵产品的水平上。
差距五 出口创汇方面。
出口创汇产品主要是档次不高的中小型泵产品,虽然出口数量多,但创汇水平不高。与世界知名度较高和实力雄厚的国际性泵业集团相比,在外观设计和性能方面差距较大,产品竞争力不强。另外泵行业产品出口渠道梗阻,多头经营,相互压价,外商从中牟利,各出口公司组织货源困难,不能确保产品质量和按时交货,影响出口信誉,致使整个泵行业出口创汇能力较差。
上述五个差距形成的原因是:由于泵行业企业管理水平不高,产品质量等级没有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新产品、自主创新产品开发滞后,整体竞争力不强等诸多因素的积累造成企业机制不健全。近年来,泵行业企业虽然加大了改革力度,但经营机制没有得到彻底的转变。企业的经营管理理念、组织管理结构不能完全与市场经济接轨,企业没有建立起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的激励机制,不断创新的发展机制,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和成本控制机制。另外,国家有关部门对于低水平重复建设,假冒伪劣产品,淘汰产品,没有实施强有力的约束措施。致使国有骨干企业难以作为,小型企业又不能为国家重点建设项目提供高、大、精、尖产品,其结果是不少国内优质产品销售不出去,而国外的产品不断进入国内市场。
五、专业产品技术发展规划要点
1、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要求,大力振兴水泵制造业,要面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坚持对外开放,把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与自主创新相结合,坚持体制创新与机制完善相结合,坚持以企业自主创新为主体与政府统筹协调相结合,坚持全面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着力发展基础泵产品,成套泵产品,高、精、尖泵产品。建成拥有核心开发能力,重大装备成套能力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水泵制造业基地,全面提升水泵制造业科技水平,为实现国家机械工业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未来几年,中国水泵制造业科技创新的基本原则是:“自主创新,消化吸收,提升等级,率先跨越”。
自主创新:就是通过原始创新,在事关国民经济重点建设领域具备先进实用科技成果的持续供给能力,在装备制造业科技前沿和高新技术领域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降低对外技术的依存度。
消化吸收:就是通过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推进工科教企大联合和产学研用相结合,突破引进技术消化吸收滞梗、转化不力和转化不畅的瓶颈,大幅度提高引进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速度和水平。
提升等级:就是通过科技创新和发挥科技的先导作用,着力培育具有比较优势的企业和区域性发展较快的泵产品制造基地和主导产品技术等级,壮大现代通用机械发展的产业基础。
率先跨越;就是通过水泵制造业的体系建设和机制创新,大幅度提高创新能力和效率,加快创新型水泵制造业建设,使水泵制造业科技整体实力争取早日进入世界前列。
2、规划目标。
未来几年,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备,运转高效,支撑有力的国家水泵制造技术创新体系,促使中国水泵制造业科技实力早日进入世界前列。水泵制造业科研开发投入占水泵制造业GDP的比重提高到6%以上,水泵制造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8%,推动以现代装备制造业为核心的创新型水泵制造业建设。
经过几年的努力,在中国水泵制造科技创新方面实现以下目标:
——清洁高效发电技术装备
清洁高效发电技术装备是指百万千瓦核电机组,超超临界机组,整体煤气化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大型水电机组及抽水蓄能电站机组,大型空冷电站机组,风电机组等。按照国家核电发展规划,我国到2020年要建成7000万千瓦。在建和即将开工的项目共有22个核电工程。预计投资5500亿元(人民币)。《引自全国拟在建项目汇编(电力卷)》。在建的2000万千瓦核电机组,每年要上2~3套百万千瓦核电机组,通过秦山和岭澳核电机组研装,我国装备制造业已基本掌握了压水堆核电站设备的制造技术,将国家已批准的广东阳江、浙江三门各2套百万千瓦核电机组作为依托工程与国外合作制造,以引进技术和自主开发相结合的方式,全面掌握第三代百万千瓦压水堆核电系统设计和关键设备制造技术。同时以我国为主扩建的秦山二期2套65万千瓦,广东岭澳二期2套百万千瓦机组,新建红沿河4套百万千瓦机组等项目来预估,就需要制造出核电主泵、上充泵、停堆冷却泵、高压安全注水泵、硼酸泵、锅炉给水泵、计量泵等5000~10000台。同时国家还要新建超超临界火电机组、大型水电、燃气电站和大型抽水蓄能电站。这就需要超超临界锅炉给水泵、前置泵、循环泵、冷凝泵、冷凝器用水环真空泵、离心式除灰泵、往复式降灰泵、偶合器、计量泵等主要泵产品6000~8000台。
——百万吨级大型已烯成套设备和PX、PTA聚脂成套设备。
国家“十一五”期间,拟以天津、镇海、抚顺三套百万吨PTA工程为依托工程,通过适当引进关键技术和自主开发,自行成套百万吨级大型已烯、大型PTA装置。这就需要我们水泵制造企业所配套研发各类化工流程泵、耐腐蚀泵、油酸泵、耐磨泵、甲胺泵、高温高压磁力泵和特殊材质非金属化工泵等产品14~15万台左右。
——大型煤化工成套设备。
在国家石油资源短缺和国际油价不断上涨的情况下,以煤液化生产汽油、柴油以及烯烃将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国产化是降低工程投资的重要措施。国家已批准并正在建设的内蒙神华500万吨/年煤制油项目,目前大型加氢反应器已经国产化,流程中一些高压泵阀机组等要继续研制。这就要求中国泵制造业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加快研究开发加氢泵、往复泵、螺杆泵、旋涡泵、稠油泵和输油管线泵等急需的泵类产品。
——大型薄板冷热连轧成套设备及涂层加工成套设备。
为实现成套设备国产化,满足国家汽车工业和家电行业发展需求,大力发展代表轧钢设备最高水平的薄板冷热连轧成套设备,是我国冶金行业和用户的联合攻关项目。国家拟通过装备制造企业与冶金用户联合攻关,自主开发,提高成套设备制造水平。水泵制造企业就要研发出高质量的除磷泵、注水泵、循环泵、杂质泵等产品,以提高我们泵行业的配套能力和配套等级。
——千万吨级煤矿井下综合采掘、提升和洗选设备、大型露天矿设备。
按照国家煤炭行业“十一五”和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要建设和改造120座矿井,需要综合采掘设备200余套。拟通过技术攻关制造大型综采、提升、洗选设备以及薄煤层采掘设备。这就需要我们泵制造企业研发出耐磨损、无堵塞、高质量、寿命长的固液混合物输送泵、矿井排水泵、污水离心泵、单级、双级离心泵、多级离心泵、潜水泵及备品备件等2万台套。
——大型海洋石油工程装备、30万吨矿石和原油运输船、8000~10000标箱集装箱等大型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船舶及配套设备。
国家拟采取引进技术或联合建造等方式,发展大型滚装船、车客渡船、高速大型集装箱船以及豪华游船等高科技、高附加值船舶。进一步增强船用动力装置,甲板机械等已具备一定基础和优势的产品研制能力,以自主开发和引进技术相结合,提高大型船用铸锻件、锅炉、发电机组、装卸等产品的制造水平。根据近海浅滩、海洋石油及海底矿产资源开发的需要,发展海洋勘探,开采及加工成套设备,进一步提高海上石油钻井,采油平台的制造能力。这些重点项目需要泵制造企业配套的推进器,螺杆泵、屏蔽泵、潜油泵、采油平台、注水泵等大批量配套产品,潜在的市场前景非常广阔,有待后蓄勃发。
——大型环保设备及资源综合利用设备。
环保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大气治理,城市及工业污水处理,固体废弃物处理成套设备有着广阔的市场潜力,国家要加大环保设备的研发制造水平。国家将投入巨额环保资金新建2800万吨城市污水处理能力,同时每年将新建城市污水处理厂100~130座,各类工业废水处理设施1000~1200座,需改扩建自来水工程20个。环保及城市自来水供应领域需要大型立式斜流泵、潜污泵、排污泵、大型轴流泵和S型泵等环保及水处理工程用泵约30000台左右。
六、保障措施
(一)完善体系
——建设新型水泵制造科技创新体系。以深化水泵行业科研体制改革为切入点,着重水泵行业科技工作的基本规律和自身特点,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效率为核心,通过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投入和科技创新项目的带动,以任务带团队,以团队促网络,以网络建体系,优化配置水泵制造科研机构和机关高校的科技资源,建设国家基地。根据水泵制造业综合规划和区域布局规划,建设一批区域性主导技术和产品开发实验室、实验基地和产品研制中心。依托创新能力较强的科教机构,建立科技成果扩散站点。鼓励与支持企业建立水泵制造技术研发中心。最终形成符合水泵制造业科技发展规律,适应水泵制造业发展需要的科技创新体系,予以提高创新能力和效率。
——完善水泵制造业技术推广体系。适应加快新阶段机械工业和国民经济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型工业建设的形势,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的精神,按照强化公益性职能,放活经营性服务的总体要求,改革基层水泵制造技术推广组织。明确基层水泵技术推广组织承担的公益性职能,合理设置基层水泵制造技术推广组织、理顺管理体系,逐步建立起以国家水泵制造技术推广组织为主导,科工教积极参与,分工协作、服务到位、充满活力的多元化水泵制造技术推广体系。
——健全水泵制造科技培训体系。建设和完善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及中等职业学校的培训服务职能和基础教育培训的衔接,充分发挥各级专业院校和社会各方力量,开展水泵制造科技教育培训,建立起由政府组织,泵行业主管部门主导,工科教结合、社会广泛参与的水泵制造员工教育培训网络系统。实施员工培训工程,通过项目管理,加强培训设施建设,完善培训条件,推进员工技能鉴定,不断探索和完善水泵行业员工培训的运行管理制度。
——完善水泵制造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加强以核电开发,火电超超临界机组和中石化等新产品保护为主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建设,进上步完善新产品创新的市场环境,积极推进新产品开发企业和科研单位建立健全自主开发的新产品管理规章制度。制定并实施自主创新战略,把创造和保护自主知识产权作为推动自主创新的重要措施,贯穿于水泵制造、科技、创新活动的全过程。加强水泵制造自主创新新产品保护技术支撑体系建设,进一步扩大保护范围,提高保护水平,为新产品审查测试和侵权案查处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大力开展水泵行业新产品开发保护组织建设,努力提高新产品审查测试水平,为企业发展提供一个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二)创新机制。
——完善科技经费投入与绩效考评机制。积极争取国家财政和地方财政对水泵制造业的支持力度,逐步优化科技经费投入结构,坚持“积极支持,合理争取”的经费支持原则,积极探索适合水泵行业科研特点的经费支持方式。规范和创新经费的管理,在科研基地布局、人才队伍建设、科研条件建设等方面,建立协调高效的管理平台,优化资源配置,使科技投入效益最大化。逐步建立项目的绩效考评制度,对项目实施过程进行跟踪,开展目标考核,提高科技创新效率。
——改革立项机制。建立和完善水泵行业科技决策咨询制度。对水泵行业重大的科技问题进行统筹协调,对重大科技项目进行科学论证。在应用性领域建立科研选题和立项的公开、公示、公议制度,广泛听取并充分尊重产业工人、科技人员、企业和专家的意见,做到顶层设计与生产需求紧密结合,实现“选题从生产中来,成果到实践中去”。优先支持企业间、学科间和研发机构与用户间联合、互动项目。
——完善分工协作和联合攻关机制。围绕国家对水泵产品的重大需求,全面推行以任务分工为基础,以权益合理分配和资源信息共享为核心,以项目为纽带协作的攻关机制。实行项目科技带头人负责制,根据任务需要,跨区域、跨学科、跨专业自主组建创新团队,科、教、企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突破性大成果的产生和创新效率的提高。
——建立团队与人才队伍培养机制。建立激励自主创新的人才评价制度,促进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和引进,通过组织实施国家重大专项和行业科技计划项目,建立从上到下的贯通式水泵行业科学技术协作网络。建立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对科学研究,科研管理,技术推广服务人员实行分类指导,促进形成一支具有超前的创新人才队伍,一支适应全球化竞争的水泵行业科技管理人才队伍。
——建立成果分类评价与快速转化机制。建立和完善科技成果第三方独立评估制度,基础研究成果以同行认可和学术影响为依据;应用性研究成果的评价阶段后移,以技术转移、生产和市场应用效果为主。实行科技成果定期发布制度,建立科技成果信息共享平台,实时收集、定时公布。对具有重大应用前景的科技成果进行现场推介,集中展示,促进技术转移,形成新的生产力。
——探索建立工科教、产学研紧密衔接的新机制。根据发展需要和市场需求,探索以区域为单元,以产业链为主线,以科研项目为依托,围绕共性技术难题整合相关科技资源,创建上中下无缝对接的科技创新链条和区域化水泵行业科技平台,实现区域科技资源一体化布局,探索工科教、产学研协作的有效宏观模式和微观模式。
(三)加强各类科技计划实施
——积极组织和参与国家重大科技发展计划的实施。组织实施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和《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力争在水泵制造业取得一批具有知识产权的重大成果和填补我国空白的战略产品。积极争取扩大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和科技基础平台计划等计划项目在水泵制造领域的比重。在全国范围内积极推荐有明显优势的水泵行业科研单位和教学单位承担国家重大科技计划任务,以更好地为行业服务。
——组织实施水泵行业各项科技计划。继续实施水泵行业“十一五”科技规划,提高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继续实施水泵行业科技创新发展规划,按照工科教、产学研结合的方式,加强区域性水泵制造科研协作攻关,加快技术成果和产品的集成创新。继续实施水泵制造技术前沿领域的研究和推广,不断提高研究水平,扩大使用和推广的成效。实施行业科技创新计划,开展核电、超超临界、石化领域所需的高科技产品的研究,满足国民经济各领域发展的重大科技需求。
(四)完善激励政策,落实相关法规。
——完善相关优惠政策。落实国家在装备制造业科研金融信贷、成果转让、技术培训、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承包等方面的相关政策,鼓励工商资本、民间资本和外商资本投入水泵行业科技研究与开发,逐步形成多元化、多渠道、高效率的水泵制造科技投入格局。
——鼓励龙头企业开展技术创新。落实国家鼓励企业开展技术创新的各项政策,引导水泵制造企业加大技术研究投入,开展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使其逐步成为研究开发投入、技术创新活动和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形成一批生产科研集一身的新型水泵制造企业。鼓励水泵制造企业和大专院校及科研院所以多种形式合作开展科技创新活动。
——落实相关政策法规。深入贯彻《工业法》、《科技进步法》、《知识产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和相关财税、金融等政策,根据水泵制造业科技发展需要制定和完善相关的实施细则。引导企业对相关装备制造业科技项目实施配套。促进行业循序渐进的发展,营造出勇于创新、尊重创新和激励创新的良好氛围。
(五)加强领导。
水泵行业各企业要按照新时期装备制造业科技的指导方针,结合企业实际,制定水泵制造科技发展规划;明确工作任务和目标,采取有力措施,推进水泵行业科技进步。
水泵行业各企业要进一步加强对科技工作的领导,切实提高科技在水泵制造乃至企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的认识。加强科技工作的管理和协调工作,努力提高宏观决策水平,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在中国通用机械工业协会的统一领导和协调下,充分发挥各企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力协同、共同推动中国通用机械水泵行业科技发展规划的组织实施。
相关信息